测评介绍
拖延(procrastination)指的是“尽管知道这种做法会给自己造成损失或带来负面影响,但仍自愿、不合理地延迟开始或完成预定行动方案的行为”。拖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抑或是在决策中均有可能出现拖延行为。
严重的拖延行为不仅大大降低了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如使个体的学业表现更差,还给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如增加罹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降低自尊水平和个人幸福感、增大心理压力等。
已有研究表明,环境相关因素(如家庭氛围)、任务相关因素(如任务结构)和个性相关因素(如人格)等均能够对拖延行为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诸多干预研究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并且在随访研究的后期评估中仍能保持良好效果。
使用须知
1、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测试,并参考近1-2周的个人感受。
2、测试软件会根据测试人所选择的选项自动生成结果,但该结果并不能用于替代正式的诊断。
3、请注意,本测试仅作为初步参考。
参考文献
张亚利,李森,俞国良.简版一般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3):483-486.
董杰. 时间压力和反馈方式对拖延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