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介绍
人们能否从重大应激事件造成的创伤中复原,主要取决于两大类因素。
一类是外部因素,即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涵盖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各界在物质层面的帮扶和心理层面的支持。另一类则是个体内在因素,主要体现为心理弹性或弹性特质。外界给予的社会支持与个体内部的心理弹性,均是助力人们从心理创伤中复原的力量,因而都归属于 “复原力”。虽说复原的外因至关重要,然而仅有外部的社会支持,并不足以助力人们从重大应激事件引发的心理创伤中完全复原。复原的内因才是实现复原的必要条件。所以,如同国外的研究状况,国内的灾害心理学研究者也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了弹性人格特质上。
心理弹性这一概念,最初是受物理学科中弹性力学里弹性概念的启发。在弹性力学中,弹性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且在外力消失后能恢复原状的能力,延伸到人的层面,就是指人能够承受困境,或是能迅速从困境中恢复。心理学研究采用了这一引申义,通常把心理弹性视为一种有助于处于逆境中的个体提升幸福感、实现创伤后成长的内在心理因素。
使用须知
1、请根据近期的自我感受选择答案。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评估。
2、本测试结果仅作为参考,不能替代专业人员做出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测试。
3、本软件根据您的选择自动生成测试结果,但结果仅供参考,无法用于替代正式诊断。
参考文献
杨玮.篮球和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8.
梁宝勇,程诚.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04):269-277.
程诚,黄俊,梁宝勇.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全国采样调查报告[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06):73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