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介绍
所谓反刍思维( rumination),是指当个体遭遇诸如考试失败、丧失等负性生活事件之后,个体的思维停留在生活事件的影响之,不断地想“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是“如果总是这样,我将不能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即反复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等内容上。虽然反当思维的理论解释各异,但是它们实质上都强调反刍思维是个体在经历负性生活事件之后或者面对压力事件时,自发性地重复思考的倾向,其内容涉及当时的情绪状态和引发情绪的事件原因、事件后果以及事件的意义等方面,常常与个体的抑郁情绪、悲伤愤怒等相关。
无论是在重大创伤事件后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还是横向研究设计,无论以大学生、成人为被试还是以儿童、青少年为被试,在正常群体和在异常群体中,都发现了反当思维是抑郁情绪的认知易感性因子的假设反刍思维越多,抑郁情绪愈发严重、持续时间越长。
使用须知
1、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测试,并参考近1-2周的个人感受。
2、测试软件会根据测试人所选择的选项自动生成结果,但该结果并不能用于替代正式的诊断。
3、请注意,本测试仅作为初步参考。
参考文献:
郭素然, 伍新春. 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综述)[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04):81-85.
韩秀, 杨宏飞. 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在中国的试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005):550-551.
杨扬. 大学生反刍思维与情绪智力以及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D]. 河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