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MMPI 即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心理测验工具,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发展历程
初始编制: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S. R. Hathaway)和麦金利(J. C. McKinley)于 20 世纪 40 年代编制,初目的是为了辅助精神病的诊断。
修订完善:1989 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经过修订的 MMPI-2,在保持原有基本结构和大部分题目的基础上,对一些题目进行了修改和更新,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情况和需求。
测验内容
基础量表:包含 10 个临床量表,如疑病量表(Hs)、抑郁量表(D)、癔病量表(Hy)等,用于测量不同的心理症状和人格特质。还包括 4 个效度量表,分别是疑问量表(Q)、说谎量表(L)、诈病量表(F)、校正量表(K),主要用于评估被试者答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附加量表:有焦虑量表(A)、压抑量表(R)、自我力量量表(Es)等,可提供更多关于被试者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的信息。
特殊量表:如 MMPI-2 的犯罪心理量表(PSYC)、吸毒可能性量表(MAC - R)等,针对特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设计。
测验形式
卡片式:适用于个别施测,将题目印在卡片上,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卡片分类。
手册式:可用于个别施测和团体施测,被试者在手册上直接作答。
计算机化施测:通过计算机程序呈现题目,被试者在计算机上作答,能快速准确地记录和分析数据。
适用范围
临床诊断:帮助医生对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进行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理咨询与治疗:咨询师可了解来访者的人格特点和心理问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职业选拔与评估:在一些特殊职业的选拔中,如警察、飞行员等,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是否适合该职业。
科研研究:作为研究工具,用于探索人格与心理疾病、行为表现、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关系。
结果解释
T 分数:将原始分数转换为 T 分数,以 50 为平均数,10 为标准差。一般来说,T 分数在 40-60 之间属于正常范围,T 分数高于 65 或低于 35 可能表示存在某种心理异常或人格特点。
剖析图:将各个量表的 T 分数绘制在剖析图上,通过剖析图的形状和各个量表的得分情况,综合分析被试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MMPI 在使用时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施测和解释,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