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编号:演示报告
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ATA 30题
下载报告
测试日期 | 2025-05-01 15:11:55 |
测试用时 | 1分30秒 |
测试结果
因子 | 得分 | 满分 |
过去积极 | 7 | 25 |
过去消极 | 7 | 25 |
现在积极 | 7 | 25 |
现在消极 | 7 | 25 |
未来积极 | 7 | 25 |
未来消极 | 9 | 25 |
软件根据测试人的选择项,自动生成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答题时间
结果解析
Frank 在 1939 年指出,时间态度是个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以及感觉评价。随后,Zimbardo 和 Boyd 于 1999 年在时间心理学领域展开更深入研究,发现人们对时间的划分并非仅仅局限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维度。在时间取向的形成过程中,由于个体经历各不相同,在时间维度上会伴随着独特的感受和情感。比如,有些人难以从过去的负面事件中摆脱出来,需耗费大量精力应对;而另一些人则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基于此,研究者将时间态度定义为个体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持有的积极或消极的主观感受、体验与评价。
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有深入探索。1992 年,黄希庭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时间态度是个体受过去事件、当前境遇和未来设想的影响并与之产生联系,进而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秉持的主观评价与体验。到了 2007 年,吕厚超和黄希庭在以往研究成果之上重新定义了时间态度。他们认为,时间态度更侧重于个体对不同时间延伸方向的态度特征,具体可分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从态度倾向的角度来看,时间态度阐述了个体对时间的评价,它作为个体对过去、现在、未来时间观念的主观性态度和情感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认知。
免责申明
本测评报告是根据受测者的回答生成的,数据来源于受测者自己的选择和认知。在分析这些数据时,建议结合实际的访谈情况,不要仅仅依赖本报告来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