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人格问卷极简版
测试编号:演示报告

中国面子意识量表CSF  11题

下载报告
测试日期 2025-05-01 15:11:54
测试用时 33秒

测试结果

因子得分状态满分
想要面子1.83较低7
怕掉面子1.4较低7
软件根据测试人的选择项,自动生成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答题时间

结果解析

面子(social face)源自中国儒家文化。在很多学者看来,面子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Brown,1987),但也有学者认为,面子这一概念普遍适用于其他文化(Ting-Toomey & Gudykunst,2005)。关于面子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对面子的追求是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特性(Brown,1987),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面子的关注和需要仅存在“度”的差异,并没有“质”的区别(Cardon,2005);另一类,也是大多数中国学者所持有的观点,认为面子是文化积淀下的产物,为中国人所特有(金耀基、杨国枢,2006)。

综合来看,面子的内涵既可以是他人认可、允许的公众形象,也可以是经由他人获得一致的社会尊严(Ting-Toomey,1994),它兼具了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面的特征(周美伶、何友晖,1993)。以往研究发现,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于面子的关注可以分为两方面:维护自身面子和避免丢面子(Ho,1976)。让个体感到不丢面子的事不一定令其感到得到面子,同样地,让个体感到不得面子的事也不一定令其感到丢面子。这两者包含了不同的社会过程,所以应被看做两个不同的维度,而不是单个维度的相反两极(Zhang etal.,2011)。个体得到面子的判别标准来源于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如果个体的行为表现高于了社会期望,则个体有可能感到自身的面子得到了加强。但如果个体的行为表现没能超越社会期望,对个体来说也不是丢面子的事,因为这符合了社会期望。而个体丢面子的判别标准来源于社会对于个体的低可接受门槛和基本要求。如果个体的行为表现没能满足这一标准,那么个体有可能感到丢面子。但是,即使个体的行为表现达到了这一门槛,也不代表个体会感到得面子,因为在社会标准看来这是应该的。

免责申明

本测评报告是根据受测者的回答生成的,数据来源于受测者自己的选择和认知。在分析这些数据时,建议结合实际的访谈情况,不要仅仅依赖本报告来做出决策。

UU测试工具
www.uuceshi.cn
中国面子意识量表CSF11题
2025年05月01日
33秒
在线测试系统
20250501317
demo
[csf]中国面子意识量表CSF
csf